【摘要】目的:评估喉罩小潮气量较快频率间歇正压通气在胸腔镜手汗症手术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于2013年03月至2014年0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行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的手汗症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单肺通气,而治疗组的40例患者利用喉罩小潮气量较快频率间歇正压通气进行治疗。临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术中术后的不良反应和麻醉药的用量。结果:治疗组患者的麻醉时间和术中术后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麻醉药的用量,比如异丙酚、舒芬太尼等药物的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喉罩小潮气量较快频率间歇正压通气在胸腔镜手汗症手术麻醉中应用非常广泛,对于降低术中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喉罩小潮气量较快频率间歇正压通气;胸腔镜手汗症手术麻醉
下面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03月至2014年03月收治的80例行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的手汗症患者,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单肺通气,而治疗组的40例患者利用喉罩小潮气量较快频率间歇正压通气进行治疗。临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术中术后的不良反应和麻醉药的用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试验选用的患者均为2013年03月至2014年0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行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的手汗症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18到40岁之间,平均年龄29.33±3.33岁;对照组4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18到40岁之间,平均年龄29.66±4.31岁。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麻醉方法
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0.1 mg/kg,舒芬太尼0.2 ug/kg-0.5 ug/kg以及丙泊酚等进行麻醉诱导,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单肺通气,主要就是插入双腔导管等机械通气,将潮气量控制在8mg/kg—10mg/kg,呼吸频率控制在每分钟10次-12次。在手术过程中需要静脉注射丙泊酚实施持续麻醉,并且根据患者的手术状况和时间进行麻醉药物的静脉注射用量控制。治疗组的40例患者利用喉罩小潮气量较快频率间歇正压通气进行治疗。上述药物控制及其呼吸频率等控制同对照组,临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术中术后的不良反应和麻醉药的用量。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术中术后的不良反应和麻醉药的用量结果对比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术中术后的不良反应和麻醉药的用量结果对比,我们发现
治疗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术中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7.55±10.91min、5.00%,对照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术中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1.32±6.15min、25.00%,说明治疗组患者的麻醉时间和术中术后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患者麻醉药的用量如异丙酚、舒芬太尼的药物用量分别为7.09±0.33 mg/kg、0.28±0.11 ug/kg,对照组患者麻醉药的用量如异丙酚、舒芬太尼的药物用量分别为7.77±0.45 mg/kg、0.42±0.15ug/kg,说明治疗组患者的麻醉药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下表所示:
表一 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术中术后的不良反应和麻醉药的用量结果对比
组别 |
例数 |
异丙酚(mg/kg) |
舒芬太尼(ug/kg) |
麻醉时间(min) |
术中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
治疗组 |
40 |
7.09±0.33 |
0.28±0.11 |
87.55±10.91 |
2(5.00) |
对照组 |
40 |
7.77±0.45 |
0.42±0.15 |
61.32±6.15 |
10(25.00) |
3.讨论
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手术时间非常短,创伤也比较小,并且恢复也非常快,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对于麻醉要求高,技术要求也比较高,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纤维支气管镜的定位,并且治疗费用也比较高,那么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就需要正确的配合较快频率间歇正压通气来提高治疗效果,从而有效地提高治疗效率,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使得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从而提高手术患者的治疗效率,降低术中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03月至2014年03月收治的80例行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的手汗症患者,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单肺通气,而治疗组的40例患者利用喉罩小潮气量较快频率间歇正压通气进行治疗。临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术中术后的不良反应和麻醉药的用量,结果发现治疗组患者麻醉药的用量如异丙酚、舒芬太尼的药物用量分别为7.09±0.33 mg/kg、0.28±0.11 ug/kg,对照组患者麻醉药的用量如异丙酚、舒芬太尼的药物用量分别为7.77±0.45 mg/kg、0.42±0.15ug/kg,这也说明治疗组患者的麻醉药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因此喉罩小潮气量较快频率间歇正压通气在胸腔镜手汗症手术麻醉中应用非常广泛,对于降低术中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炜烽,何荷番,谢文锡,翁培清.喉罩小潮气量较快频率间歇正压通气在胸腔镜手汗症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08):2693-2695.
[2]陈敏,金振晓,熊东方,易定华,熊利泽.胸腔镜心脏手术麻醉中应用小潮气量较快频率间歇正压通气的可行性[J].心脏杂志,2008,20(02):204-206.
[3]朱旭,路辉.喉罩与气管内插管在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切断术中的应用比较[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1,32(12):61-63.
[4]蔡开灿,王向东,吴华等.喉罩全麻与气管插管全麻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大疱的临床对照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3,33(05):756-760.